Search


伊朗男廁的啟發(下)

文:薯伯伯

上文提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伊朗男廁的啟發(下)

文:薯伯伯

上文提到,伊朗的男廁跟別的國家最大分別,就是裡面沒有尿兜,只有廁格。第一次進去時,還差點以為自己去錯女廁。我最初以為只是一兩個廁所是這樣,但後來發覺,幾乎全個伊朗的男廁,都欠缺尿兜。

以伊朗人的科技能力,按理沒可能錯過這種發明,如果全國的男廁,或是幾乎全國的男廁,都沒有安裝尿兜,似乎是有特殊文化含意。我心想,難道伊朗人害羞?難道伊朗人怕排隊的人看到他們重要部位?難道崇尚和平的伊朗人,覺得讓別人聽到自己的小便聲音,就等於挑戰對方?

我心中雖然幾個疑團,但這種問題不易開口,也就擱下。直至我走到東北部的馬什哈德時,機緣巧合,就請教了一位滿嘴英式英語口音的伊朗朋友 Rafi。我覺得他的解釋聽起來頗合理,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我問:「你以前去過英國及外國,其他地方的男廁都有尿兜,為甚麼伊朗沒有呢?」

Rafi 答:「因為我們去朝拜時,衣服上不可以沾到小便。」

我問:「用尿兜也不一定會把小便沾到衣服上啊,難道用廁格就一定不會把小便沾到衣服上?揈兩揈就可以嘛。」

他說:「我的意思是,因為小便之後,就算揈兩揈,雞雞上面仍然會殘留一點尿液,我們會用水沖洗,廁格裡都有水兜。如果尿液沾到褲子,就算只是內褲上,我們進清真寺時就要換衣服,否則連禮拜都不能做。」

我終於發現了大秘密!

我一直以為廁格裡那個水壺或水喉,只是在大解後清洗屁股,原來伊朗男人,就算只是小便,也要用水清洗。我忽然想起,有些伊朗人會在戶外解決,然後去做禮拜。我便追問:「那麼在外邊解決時,沒有廁格,沒有水喉,難道就不能去朝拜嗎?」

Rafi 說:「那也沒有問題……」說時他左手水平伸出姆指、食指及中指,續說:「只要擠壓三下,一,二,三……」他邊說邊用右手的姆指壓著食指,其餘三指微微彎曲,在左手食指上起勢做了三下擠壓的動作。一,做個擠壓的動作;二,再做個擠壓的動作;三,用力在空中擠壓最後一次。他每做一下,眉頭也跟著緊皺一下,我心理作用都覺得大腿間酸了三下。

在伊斯蘭的教義裡,對衛生的習慣多有描述,而且頗為仔細。例如要左腳進入廁所,右腳走出廁所,如廁時除非有特別需求否則不要交談(我記得以前有位朋友,在廁所裡一邊大便,一邊喊出來跟我聊天,確實挺噁心)。教義裡也有寫明不能站立小便,以免小便飛濺並染污衣服,但相關規定也保持彈性,例如出門時若遇地方較髒,不便蹲下,那麼站著小便也可以(注一)。

不過話說回來,我經常覺得,穆斯林不少行為,都有些醫學衛生的根據。例如我在穆斯林朋友家作客時,發覺大多人的牙刷,都不會放在廁所裡,這就很科學,因為每次馬桶沖水後,水花濺到空中,屎水散落在牙刷毛巾上,然後放到嘴裡,抹到臉上(注二)。

就以這個擠壓雞雞的動作而言,有次我無意之間、一個唔小心、無心插柳地拿起了一本書叫《Sod Sixty!》的老年人健康指南來讀,提到人到六十歲時,有甚麼要注意,當中談及男性在小解後,尿道裡可能殘留尿液,所以應該像揸奶一下揸一揸水(英文用詞為 milking the urethra),能避免感染。

男性讀者,不論年齡,也應注意一下。

注一:我對穆斯林的教義不是很了解,以上部份文字,參考:https://goo.gl/4G16WChttps://goo.gl/jePYwZ

注二:有關沖水馬桶如何讓屎尿水散到空中,不妨看看這個片段 https://goo.gl/lpm8aA

延伸閱讀:

〈伊朗男廁的啟發(上)〉 https://goo.gl/RaqyZP

———

照片:我在伊朗時,遇到一名外地旅客,他問朋友:「你有帶髮臘嗎?」旅伴回答:「你去問伊朗的男孩子吧,他們好像都用髮臘……」這張照片攝於某清真寺內,當時有香港朋友莎朗小姐看到照片,說:「你快啲立即馬上 immediately 幫佢開個 account 跟住add我!」

現在跟大家玩個遊戲,大家先把照片覆蓋,不要再看這張照片。

好了,隱藏好照片了嗎?

我現在問,三角內的男生,穿甚麼顏色的衣服?

如果你答不出,又甚至根本沒有察覺三角男生的存在,請自我反省及檢討一下眼睛放了在哪裡。

———

多謝閱讀此文!

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,請踴躍按 Share 跟人分享,讓更多人看到故事,把想法分享出去,同時誠邀各位留言分享意見!

更多文章,請看薯伯伯的博客: http://pazu.me/
更多照片,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:http://instagram.com/pazu


Tags:

About author
Pazu薯伯伯,旅遊寫作人,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,多年來足迹遍佈歐、亞多國,在喜馬拉雅山麓、東南亞、南亞等地區生活。著有《風轉西藏》、《北韓迷宮》、《西藏西人西事》及《不正常旅行研究所》,分別在香港,北京及首爾出版。
Pazu薯伯伯,旅遊寫作人。
View all posts